聚焦水泥产能过剩 各界持续发力

Aug 03,2018


  本次两会上,水泥产能过剩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对比2011年水泥产能的结构性过剩,2012年水泥行业出现了产能全面过剩的局面,企业生存本已举步维艰,2013年却仍然有水泥生产线再建,可谓是为已然过剩的行业环境火上浇油。

  水泥利润明显降低

  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带动了水泥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水泥产能为5.97亿吨,而2012年水泥产能则高达21.84亿吨。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曾表示,我国水泥行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无论是产能总量还是年消费量都达到了世界之最,全球超过50%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和水泥消费集中在中国。

  可是持续高速发展所创造的“总量奇迹”之下却揭示了我国水泥行业深层次的风险,那就是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已经超过了1.5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据测算,我国市场水泥实际需求量在15亿吨~18亿吨,水泥产能过剩30%左右。

  对于产能过剩的原因,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分析认为,主要有八大因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水泥市场集中度不高;水泥产业链短,资金投资多在水泥量能的扩张上和价格竞争上;利益驱动导致外行业跟进投资;国家发改委严控水泥投资,不等于地方政府不变相核准水泥项目;政府缺少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使得产能过剩继续;在生产要素价格偏低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期间仍然有利可图;淘汰落后产能反而造成产能增加。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水泥产能持续增长,同时国内经济增幅的放缓,令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饱和的状态,水泥企业的利润明显降低。山东枣庄市建材办工程师赵勤书曾透露,由于产能过剩,水泥企业的运转率仅为70%左右,水泥价格同比每吨降了100多元。

  标本兼治遏制重复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为此,中国建材联合会主导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创新与研发”发展战略随即出台,旨在开启我国水泥工业引领和超越世界水泥技术的新时代。

  如何遏制水泥、玻璃等行业的重复建设,再次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云峰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沈绿叶,“水泥重复建设已泛滥至全中国每个角落,这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场灾难。”她呼吁,“遏制新型干法水泥重复建设已刻不容缓!”

  而产能过剩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产能过剩对资源、对劳动创造的浪费姑且不说,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现在都比较困难。

  “企业自身很困难,同时也引发一些恶性竞争。”张平进一步指出,明知道亏损还要生产和维持运转,这就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分割了市场。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如何化解包括水泥、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业内专家们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水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大排放、对环境负荷相当大的行业。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办要从严把关,严格提高投资技术门槛和环境评估准入门槛,扼守住审批大关。

  二是金融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兴建投资项目,严禁新建水泥重复建设项目开工。当前,央企和上市公司兴建水泥项目时,从银行贷款融资很容易,而没有上市的企业却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这是金融体制上造成的我国水泥行业竞争不公平局面,应该予以彻底纠正和扭转。

  三是作为央企和上市公司要带头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国家水泥工业规划,带头实施好“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创新与研发”战略,抛弃市场“冷战思维”,少做些“跑马圈地”的事情,多做些“优化存量,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功课,带领行业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文件,禁止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切实际地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这是治理我国水泥重复建设的根本之策。

  唯有标本兼治,才能使我国水泥行业这匹“脱缰野马”重新回归发展正道。